联系我们详细》


电话:+8610-62531820
邮箱:qgip@powernation.cn
微博:IP强国
微信平台:强国知识产权论坛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海淀南路甲21号
中关村知识产权大厦A座103室
邮编:100080

强国动态》加强知识产权工作,建立制造强国 ——强国研究院全面“解读”“中国制造2015”

2015519日,国务院转发了四部委院的《中国制造2025》的通知,《中国制造2025》提出了到2050年前建设成制造强国的远景规划,这是在新常态下稳增长调结构的重大战略举措,尤其是在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更是具有凝聚人性、规划长远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中国制造2025》提出了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先、人才为本的指导方针,提出了“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并设立了九项战略任务与重点,六大重点工程,并提出八大战略支撑与保障,这些规划和政策如果全部落实,对于我国的制造业的发展影响将是重大而深远的。作为产业界和知识产权界的资深人士,我们看到这个文本,无疑也想说说自己的想法,以期在后续的规划落实与实施中得以考虑和重视。

 

(一)中国制造有关问题的再认识

《中国制造2025》对现阶段中国制造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描述,“自主创新能力弱,对外依存度高”;“产品档次不高,缺乏世界知名品牌”;“产业结构不合理,高端装备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产业国际化程度不高,企业全球化经营能力不足”。从产业的实际情况来看,中国制造大而不强是表像,深层的原因是中国本土企业和产业小而弱,大量的制造实际上多是国外跨国公司的代工厂。所以当下的中国制造只是一个统计上的数字,即所谓大而不强。严格意义上不能说是中国制造,只能是“在中国制造”(Made in China)或者干脆就说是“中国加工”,尽管它的生产地在中国,比如计算机生产、Iphone手机的生产产地都在中国,要么是核心元器件是国外生产的,要么干脆就是简单的“三来一补”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而已。这样的产业和组织不能说是“中国制造”(Made by China)。

所以制造强国的战略实际上就是把“中国加工”变成真正“中国制造”的过程。如何做到这一点,当然不是简单的将外资拒之门外,更不是将外资赶出去,而是要在国际公认的准则下,在市场经济和法治环境下,在尊重跨国资本大的商业背景和前提下,在国内形成有效的竞争,与国外跨国公司进行合作和竞争,并逐步取得优势。所以在我们看来,制造强国战略是否成功最终取决两个方面,一是是否能够满足国家和国民的基本需求,二是在各行各业培养大量有竞争力的本土跨国集团。关于第一点,这里暂且不议,我们主要说说第二点。

 

(二)打造50个华为,建成制造强国

我国要建成制造强国,不二选择就是建成和培养若干个按照国际规则办事、具有全球竞争力的跨国企业集团。建成具有全球竞争力跨国企业集团是我国制造业从大国迈进强国的重要指标和关键路径。这一转变包括政府层面的,也包括企业层面的,或者说是两者之间的良性互动的结果。政府一定是一个积极有为高效的小政府;企业一定是具有长远战略并能持久行动的大企业。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建立全球观,要从全球的高度来看待中国的经济、社会甚至国家安全问题,市场是全球的,各种生产要素都是全球的;其次是发展观,必须站在全球产业和技术的发展来看待中国产业和企业发展的问题,技术的升级换代和产业的发展流变,站在全球角度来看完全是一个更新的状态,产业的发展和机会与大国力量的此消彼长也有着非同寻常的关系;再次是竞争观,必须要有竞争意识,竞争对手不仅仅在国内,也在全球的,有作为的企业家必须在全球的大洋里去游泳。对于企业来说,产品的市场必须要瞄准全球,而不只是简单地服务国内市场。这就需要企业家有全球眼光和更广大的胸怀,自觉地反对各种极端主义和短期行为。对于政府来说,应该放手让企业去竞争,将主要精力集中在公平公正的规则和环境建设上,即便是一些有待发展的新领域,也应该更多的扮演教练和帮助的角色,而不是大包大揽,越俎代庖,干了市场该干的事情。要努力使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接轨,尽量使其变得更加透明和可预期,使得企业更早地更好地适应全球市场。与此同时,在国内企业遇到不公正待遇时,政府就应该坚定支持,敢于担当,使国内企业在全球市场中能够放心安心经营。

企业开拓全球市场,实际上是一个当地人接受的漫长过程,这需要我们持久而有效的公司。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但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只要锲而不舍,加之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努力,打造成全球经营的企业集团不是不可能的的。在这一点上,我们经过多年观察,认为华为是我国企业,尤其全球经营、技术型企业的典范,也是一条中国企业发展的可借鉴的路径。我们认为,学习华为不仅是学习其产品和战略,更要学习其与国际接轨的文化和理念,更要学习其依靠政府又远离政府的工作习惯。

 

(三)加强知识产权工作,建立制造强国

学习华为,最为重要是要学习其尊重国际知识产权规则的做法。华为是我国企业学习知识产权规则,并成功利用这一规则的成功典范。十多年以来,华为一直坚持不懈,实施了最为有效的超赶战略,使得知识产权尤其是专利,成为了其参与国际竞争的有力武器。

对照《中国制造2025》,我们认为,这一点恰恰最为缺乏的,从而大大限制了规划的实施效果。国际视野不足,持久经营不够,中国式的投机盛行,这是政府和企业应该杜绝的。中国加入WTO15年,国际规则包括投资、质量、品牌、人力资源等大体已经与国际接轨,唯独知识产权规则,由于国内特殊的原因实际上使得《专利法》等法律承诺的权利还处于“玻璃门”和“弹簧门”之中,广大创新创业者在“可望而不可即”的期望中失去了机会、丧失了斗志,其深层的原因主要在司法和行政方面。在产业上也有其深刻原因,那就是国内市场或者满足于国内市场还是我国主流企业家的基本思维。知识产权在美日欧等发达国家是硬约束,而在我国则是可有可无的软约束。国内企业对知识产权习惯性漠视和突发性恐惧已经牢牢地固化了企业家思维。目前实际上已经形成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一是 “划地为牢” 在国内经营的企业,二是“全球视野”的全球经营企业。我们认为,尽管全球经营充满风险,但未来应该属于他们。

建设制造强国,一定是尊重国际规则的强国,一定是一个拥有大量高端品牌的强国,一定是一个拥有高质量知识产权创造并大规模高价值应用的强国,最后,一定是一个知识产权强国。为此,我们提出四点建议。

 

(四)加强知识产权工作的建议

一是严格保护知识产权,建立知识产权权利的权威和价值。具体是通过加强司法保护、行政保护,并通过修订《专利法》来提升专利质量,使得知识产权与经济社会的发展更好的融合起来。

二是加强国家知识产权工作的顶层设计。建立以总理为组长的创新与知识产权领导小组,协调发改、商务、财税、工业与知识产权行政、司法等方面的关系,建立三合一的知识产权部,协调经济社会发展的职能,同时加大简政放权力度,管好该管的事项,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

三是利用投资手段提升中国制造的水平。设立制造领域战略型产业专利基金,建立制造领域成熟型产业专利基金。从知识产权尤其是核心专利入手来提升和保障产业发展,尤其是涉及跨国技术转移的时候。

最后,是加强企业管理的能力和水平,特别是大力支持企业知识产权工作的条件建设,投入足够的资金,一方面提升企业工作的有效性和水平,一方面完善企业的权利组合并弥补关键缺陷,大幅提升企业的知识产权的国际竞争力。

 


(版权归强国知识产权研究院 转载请注明出处)

.数字四方::网站建设::技术支持.
强国业务咨询

 

强国活动 知识产权 客户服务